最新消息
傳統的中式婚禮就是要紅

日期 2012年09月21日   作者 admin

身著鳳冠霞帔、狀元服,拜天地、掀蓋頭,喜慶熱烈又不失典雅的傳統中式婚禮被越來越多的新人垂青,想要打造地道正式的中式婚禮,籌備婚禮前看看小編搜羅的中式 婚禮佈置 要點吧,做到心中有數!
【中式婚禮之必備道具】
花轎:
花轎作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流行的。它分四人抬、八人抬兩種,又有龍轎、鳳轎之分。轎身紅幔翠蓋,上面插龍鳳呈祥,四角掛著絲穗。有錢人家娶 親為五乘轎,花轎三乘,娶親去的路上女迎親者坐一乘,其餘二乘由壓轎男童坐;迎親回來時新娘、迎親、送親者各坐一乘,另有二乘藍轎,用藍呢子圍蓋,上面插 銅頂,由新郎、伴郎各坐一乘。
旗鑼傘扇:
它位於迎親隊伍之中、花矯之前,可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、壯觀。
鞭炮:
迎親禮車在行進途中,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。
鳳冠霞帔:
嫁女兒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是十分的講究。內穿紅襖,足登繡履,腰繫流蘇飄帶,下著一條繡花彩裙,頭戴用絨球、明珠、玉石絲墜等裝飾物連綴編織成的“鳳冠”,再往肩上披一條繡有各種吉祥圖紋的錦緞—“霞帔”。
蓋頭:
古時新娘著鳳冠霞帔的同時都用紅布蓋頭,以遮羞避邪,紅色取吉祥之意。
馬鞍:
“鞍”與“安”同音,取其“平安”長久之意。多放於洞房的門檻上,表示新娘跨馬鞍,一世保平安。當新娘前腳邁入門檻,後腳抬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,這時由上有父母、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馬鞍抽掉,正好符合了“烈女不嫁二夫,好馬不配雙鞍”的意思。
火盆:
它是放置於大門口的一盆火,讓新娘邁過去,寓意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。
天地桌:
多置於院中,桌上放大斗、尺子、剪子、鏡子、算盤和秤,稱為“六證”。意思是:可知家裡糧食有多少、布有多少、衣服好壞、容顏怎樣、帳目清否、東西輕重 等。民間常有隻有“三媒(媒人)六證”俱全,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說法。等到吉時舉行的結婚典禮,就俗稱為“拜天地”,由司儀主持,一拜天地、二拜高堂、 三是夫妻對拜。
秤稈:
入洞房後,新郎用秤稈挑去新娘的紅蓋頭,取意“稱心如意”。
花燭:
在婚禮儀式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,點燃於廳堂及洞房之內。因其上多有金銀龍彩飾,故稱為“花燭”。
1、紅色桌布讓你的婚宴餐桌看起來更加喜慶。
2、共同點燃代表愛情的紅燭則把婚禮引向高潮。
3、帶著鳳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給婚禮帶來活潑的氣氛。
4、運用一些紅色的漿果作為點綴使婚禮佈置更有層次感。
5、紅玫瑰當然是中式婚禮上首選的鮮花。
6、一個用鮮花裝點的迎接牌是必不可少的元素。
7、不論你選擇什麼樣的婚禮蛋糕,不要忘記在桌面上灑滿紅色花瓣,這能讓婚禮的氣氛統一。
8、在重要賓客的面前放置小桌花是讓來賓感到你們誠意的好方法。
9、最後,送給來賓一款具有濃濃中國風的喜糖吧,他們一定會對你的完美中式婚禮留下深刻印象的。

抬轎起程:
在鑼鼓、嗩吶、舞獅的伴隨下,花轎開始起程。按傳統,新娘應該被兄弟背出來送上轎子。不過現代人多獨生子女,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勞,通常也改背為抱了。 花轎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,除非兩家特別近,要不從上海這頭抬到那頭,肯定累趴下。不過按照慣例是要給轎夫紅包的,否則他們會有意顫動花轎,讓新娘“好 受”。
跨火盆和射箭:
古禮中是新娘坐花轎過炭火盆,不過現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攙扶下直接跨了。然後在下轎之前,新郎還得拉弓朝轎門射出3支紅箭,用來驅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氣。
拜堂和交杯酒:
火盆之後有的還要跨過馬鞍,徵兆新人婚後合家平安;然後才由新郎用條紅布包著的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喜帕,這時,一對新人就該正式拜堂了。拜堂後最重要的部 分不是交杯酒(合?酒),而是給雙方高堂敬茶,通常這個時候是弄得一群人聲淚俱下,場面之感人,在熱烈的喜慶氣氛中也透滲透著濃濃的親情。
同心結髮和謝媒:
現代的娶親儀式,很多都是把該在洞房裡的事搬出來展示。比如說結髮,應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頭髮,作為夫妻關係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,現在則是當眾表演。之後雙方母親同點龍鳳燭,新人交換香書美玉做信物,再請出媒人贈送蹄膀。
中式婚禮花銷

辦一場地道的中式婚禮環節可真不少,比如會場婚禮佈置雖然可以省略鮮花,卻多了無數道具。化妝師也會比較辛苦,因為除了新人,還有伴娘、媒婆、家人等都得 配合化妝。至於主持人,價格就更高了,因為復古婚禮套詞很多,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。然後還得請一位相當於導演性質的現場總監,以協調扮演各種角色的 人,婚禮督導更非請不可,因為花轎的路線以及酒店方面的協調始終得有人去搞定。   

 



參考文獻:
1數位人編輯部 2008 婚禮籌備指南
2邱貴雄 2005 傳統婚禮與現代婚禮大不同
3謝郁苓 探討中國婚禮習俗
 


資料來源:品啦結婚網





關聯關鍵字: 台南花店







轉貼: 推到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


近期文章

.
.
.
.
.

Tags






最新消息 版權所有 ©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.
Top